历史现场教学|岭南名郡风采传千年,文珠师生诗意洒东江
Body
5月22日至23日,中文系(珠海)20级部分同学在周建渝教授、王治田助理教授、博士生侯明珠助教的带领下,前往惠州进行为期两天的实地文化考察,感悟人文之美,培育文化自信。
一、罗浮山:儒道合流通医史,名士谓之是蓬莱
夏日蝉鸣聒噪,炎日当头。师生们一走进罗浮山,仿佛抵达了另一个清凉世界。鸟鸣清脆,春水汩汩,绿荫送凉。
罗浮山作为道家的文化圣地,是文人骚客心中的蓬莱仙境,具有极高的人文历史价值。前有东晋名士葛洪隐居于此,援儒入道,弄医作药;后有文人骚客到此一游并为此赋诗。苏轼被贬惠州时曾留下了诗句:“罗浮山下四时春,卢橘杨梅次第新。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。”韩愈、刘禹锡、谢灵运、杨万里、汤显祖等文人都曾到此一游。未曾到过惠州的李白、杜甫也分别为其赋诗:“余欲罗浮隐,海上同飞翻”、“结托老人星,罗浮振衰步”。
罗浮山的山道刻有精美壁画描绘着与罗浮山有关的文学逸事。同学们一边观看着壁画上的典故摘要,一边聆听周建渝老师和王治田老师的即兴补充。两位老师兴致勃勃地向同学们介绍了苏轼与梅花仙子、会仙桥等典故。
青山翠水间,朦胧烟云中,同学们亲临文史之境,感悟时人心境,在老师们生动的讲解中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文学史课程。同学们对罗浮山道教文化与儒家文学史的关系有了更深的了解,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,于心中升腾起坚定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。


在葛洪博物馆,师生了解葛洪的援儒入道及其对儒道合流的影响,并瞻仰了葛洪、鲍姑夫妇救世医人的济世之举。葛洪治学尚博,所著《抱朴子》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有一定地位。他强调文学应当有益于教化,反对“徒饰华藻”。隐居于罗浮山后,他上山辨药采药,研制药方,著有《肘后备急方》,强调针灸。其推崇的青蒿药疗,寄生虫病疗法和结核病论述等相关医学理论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。同学们深深体会到葛洪研医制药、济世救人之举的福泽绵被,在心中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念。
二、惠州西湖:踏寻苏子遗迹,感悟名士心境
下午,师生来到惠州西湖,踏上寻觅苏迹之旅。园区内,白石作阶,清风拂面,湖面粼粼波光。同学们首先参观了苏东坡纪念馆并在苏子雕像前驻足瞻仰。绿荫簇拥的惠州西湖,肃穆的六如亭和朝云墓,遗世独立的泗州塔等景观深深感染了同学们。同学们流连在湖光山色之中,体会到了苏子“梦想平生消未尽,满林烟月到西湖”的心境。
惠州西湖之行,是一场心境之旅。同学们踏寻苏迹,对苏东坡生平与诗词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,身临其境地与苏子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。苏东坡“此心安处,便是吾乡”的自在与“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”的阔达融入了惠州西湖这六湖九桥十八景里,更镌刻在了每一位文珠师生的心上。

三、东坡祠:斯文垂粤海,此地配韩山
“东坡先生谪仙人,骑鲸海宇几十春”。5月23日上午,师生们来到了惠州市桥东历史城区里的白鹤峰东坡祠景区。苏东坡对此地有着浓厚的情感,曾写道:“已买白鹤峰,规作终老计”。在描述其自然环境时,东坡先生写道:“下有澄潭,可饮可濯。江山千里,供我遐瞩”。
东坡祠古色古香,富有诗情画意。师生们参观了东坡井、林婆酒肆、前庑、东坡居室、苏迟阁,并登娱江亭,入东坡纪念馆。东坡祠内的东坡井是苏东坡亲自请人挖掘的古井,历经了九百多年风吹雨打。在挖掘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,东坡先生便将挖井与人生经历类比。当井里终于涌出甘泉时,东坡先生写道:“晨瓶得雪乳,暮瓮渟冰湍”。这体现了苏东坡的乐观豪迈。师生登娱江亭,眺望东江,欣赏东坡诗词的吟唱,感受东坡先生的卓然文采和真挚情感。东坡纪念馆的展览分为南下惠州、勇于为义、交友广泛、天女维摩、坡公遗韵五个部分。馆中陈列了苏东坡的诗词、书法等历史资料。通过参观这些历史资料,同学们对苏东坡先生的人生经历、诗词创作和精神风貌有了更深的了解。
在东坡居室中瞻仰东坡先生的画像,在东坡井前驻足凝思,在东坡纪念馆内流连忘返,同学们观察历史的痕迹,瞻仰文化伟人的风采。

四、惠州博物馆:人文古邹鲁,山水小蓬瀛
5月23日下午,师生们来到了惠州市博物馆。惠州博物馆馆藏丰富,文物种类繁多,包括石器、铜器、陶瓷器、书画雕刻、民俗文物、革命文物以及当代惠州书画名家作品等。
师生们主要参观了三楼的通史式陈列《东江流域的文明》。展览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布局,包括先民足迹、缚娄之谜、岭南名郡、人文荟萃、革命烽火、民俗风情、今日惠州七部分,展示了惠州的历史人文风采。“一自东坡谪南海,天下不敢小惠州”。惠州博物馆展示了苏东坡在惠州的相关文献资料。东坡寓惠千日,影响惠州千年,为惠州增添了丰厚的历史底蕴。同时,师生们对惠州市的历史发展与演变、客家的习俗及传统建筑等有了更深的了解。

此次惠州历史文化研习,师生们探寻名人风骨,体会客家侨都的历史风情,感受到了惠州动人的文化魅力。同学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,以实践促进对知识的理解。本次惠州考察增强了同学们对古代文学的理解,更激发了同学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。